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2年11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 - 2022年11月

營造英文語境 帶動高效跨科學習


英語是國際共通語言,學好英語能夠讓學生踏上「與世界接軌」的列車,日後取得更佳發展。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致力發揚校訓「博學力行」的精神,運用多元教學策略,不僅增聘外籍英語老師,更擔任班主任一職,增進師生溝通,提升英語能力。黃慧文校長深明英文學習不能受限於課堂上只有單向的教導,學生被動式學習,而是依興趣所在,舉辦各類型的活動,走入社區,習慣使用英語與人溝通,增強英語運用的能力和信心。

革新教學策略 促進英語交流

學校積極營造自然的英文語境,聘任3位全職外籍英語老師。除日常教務外,外籍英語老師亦會擔任初中3班的班主任,從生活中增加英語溝通的機會。黃校長表示:「學生可以在英語課以外與外籍英語老師討論更多元化的內容。這種安排有效拓闊學生的詞彙量,提升英語溝通的靈活性。」

學校強調因材施教,英文科在課程規劃上實行小班教學,將4班分為6組,以便照顧學習差異。此外,學校活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,提升教學效能。同時,教學團隊深信閱讀是帶動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,透過舉辦初中網上閱讀計劃及全校廣泛閱讀計劃,積累閱讀量,長遠培養恆常閱讀習慣,實踐自主學習。

恆常英語溝通 置身英文語境

語文學習以「多聽、多說、多讀、多寫」為不二法則。除了專注日常課堂外,學校亦鼓勵學生多說,務求將英語與生活融合。學校在回復全日實體課堂後,籌辦多項課外活動,拓展學習場所。外籍英語老師會在午膳及放學時間舉辦主題活動,例如萬聖節、奧運會、世界盃等攤位遊戲及電影欣賞環節,寓學習於遊樂之中。此外,在逢星期四的「英語會話日」(English Speaking Day)中,全校師生及英語大使都會以英語溝通交流。黃校長笑言:「同學在『英語會話日』中都會自發地以英語跟老師傾談,校園處處傳來悅耳流暢的英語談笑聲,足以營建自然的英語氛圍。」

學習英文也要靈活,多接觸,不能只集中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學習,因此教學團隊經常帶領學生走出校園,走進社區,例如到食肆進食,讓學生習慣利用英語點菜;又或是怎樣用英語到超級市場購物等。將學習英語變得生活化,學生運用起來自然更得心應手。

重視閱讀 帶動提升英語能力

學語文除了多說外,多看多讀也是重要的一環,通過閱讀讓學生沉醉在書海中,並從中吸收當中的文法精要、遣詞造句、結構體裁等;閱讀也是開啟知識寶庫的上佳鑰匙,好處甚多,學校因而十分着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,並以此帶動提升英語讀、寫能力。

對於如何令學生愛上閱讀,學校也有其一套心得。黃校長指出不能操之過急,切忌一下子就為學生選取艱澀難懂的書本,這只會打擊其自信心。有見及此,學校將閱書選擇主動權交回給學生,讓他們按照英語能力及喜好挑選適合的讀物,這有助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,訓練自主學習。此外,學校亦會帶領學生「走出校園」,參觀位於港島區的中央圖書館,感染濃厚的閱讀氛圍,從而更愛上閱讀,做到手不釋卷。

黃校長續指,近年受疫情影響,學習模式出現莫大變化。以往是集中於實體課,但鑑於疫情學生被迫留在家中進行網上課堂,又或是只回校半日上課,在這情況下,自學就變得尤為重要,所以學校都會善用網上不同的學習平台讓學生自主學習,部分平台更會收集及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,提供數據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,從而對教學內容作出相應的調整。而且,學校利用ZOOM平台,延伸課程教學,定期舉辦網上英語說話訓練,使學生在家也可有英語會話的機會。此外,為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,學校亦參加了由香港虛擬大學及教育局聯合舉辦的「化學家在線」自學獎勵計劃。

配合學生需要 設計校本課程

老師亦特別設計許多校本課程小冊子,以寫作小冊子為例,除了設有不同題目外,還會教導學生如何寫大綱、鋪排內容等,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,提升英語寫作能力。為了讓學生更好適應高中英文科課程,學校在中二至中三級的英文科中,滲進香港中學文憑考試(DSE)的題材,令學生早作準備。校內英文科老師曾擔任公開試改卷工作,了解考生答題經常出錯的地方,因此常與教學團隊分享經驗。老師為學生設計自我學習英文的小冊子,內有常用英文生字、常用詞句等,讓學生除了在上課時學習英語之外,在家亦能透過小冊子自學英語。外籍英語老師亦會協助中四至中六學生練習英語會話技巧,全方位提升學生英文能力,應付公開考試。

探究式創科空間 跨學科英文學習

踏入21世紀,學科知識講求融會貫通,跨學科學習活動亦應運而生。教學團隊開展科組間的協作,設計校本跨學科課題。例如學生在地理課學習地震課題時,亦會在英文課上認識與地震和自然災害相關的詞彙,藉以深化課題學習,同時提升語文知識和應用。

與此同時,學校開展科組協作,設計校本跨學科課題,善用優質教育基金(QEF)的撥款,設立「創科模組學習中心」及「生物科技研習空間」,以水耕栽種植物,讓學生了解水耕機的運作,同時成立校園水耕大使,帶領初中學生了解生物特性和變化。

構建共通能力 構建夢想階梯

除了重視學科成績外,學校積極籌辦多元化的課外活動,豐富學生的閱歷。輔導組依據學生的成長階段需要,設計漸進式成長計劃,訓練共通能力。例如中二級的學生會參加手語課程,有一定的認識後,便於中三時參與由社福機構舉辦的義工服務,利用手語與聾啞人士交流。此外,於中四級挑選合適的學生參加「學長領袖訓練計劃」,通過不同的團體活動和技巧訓練,建立關愛文化和團隊精神,學長學姐帶領中一新生適應初中生活。

在高中階段,學校期望學生放眼社會。因此,全體中五級學生均參加由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舉辦的急救課程,考取政府認可的急救證書,從而裝備更多學術以外的知識,除了能對生活上的小困難迎刃而解,亦培養沉着應對未來挑戰的正向心態。黃校長笑言:「大量的課外活動希望讓學生擁有『周身刀』,從不同活動中,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及處事能力,同時找尋興趣和志向所在,並加以發揮,展現獨特潛能。」

在體藝培訓方面,學校致力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及活力的校園生活,實行「設計升級教育」,邀請設計師及藝術家與高中學生共同打造一個跨學科、跨組別的生活空間。此外,體育校隊多元化亦是學校一大特色,開設男女子籃球隊外,亦有足球隊和手球隊的培訓。

教育傳媒

黃慧文校長 黃慧文校長
學校積極營造自然的英文語境,聘任3位全職外籍英語老師。除日常教務外,外籍英語老師亦會擔任初中3班的班主任,從生活中增加英語溝通的機會。 學校積極營造自然的英文語境,聘任3位全職外籍英語老...
學校積極營造自然的英文語境,聘任3位全職外籍英語老師。除日常教務外,外籍英語老師亦會擔任初中3班的班主任,從生活中增加英語溝通的機會。 學校積極營造自然的英文語境,聘任3位全職外籍英語老...
教學團隊深信閱讀是帶動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,透過舉辦初中網上閱讀計劃及全校廣泛閱讀計劃,積累閱讀量,長遠培養恆常閱讀習慣,實踐自主學習。 教學團隊深信閱讀是帶動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,透過舉辦...
教學團隊深信閱讀是帶動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,透過舉辦初中網上閱讀計劃及全校廣泛閱讀計劃,積累閱讀量,長遠培養恆常閱讀習慣,實踐自主學習。 教學團隊深信閱讀是帶動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,透過舉辦...
學習英文也要靈活,多接觸,不能只集中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學習,因此教學團隊經常帶領學生走出校園,走進社區 學習英文也要靈活,多接觸,不能只集中在某一個特定的...
學習英文也要靈活,多接觸,不能只集中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學習,因此教學團隊經常帶領學生走出校園,走進社區 學習英文也要靈活,多接觸,不能只集中在某一個特定的...
教學團隊開展科組間的協作,設計校本跨學科課題。 教學團隊開展科組間的協作,設計校本跨學科課題。
學校開展科組協作,設計校本跨學科課題,善用優質教育基金(QEF)的撥款,設立「創科模組學習中心」及「生物科技研習空間」。 學校開展科組協作,設計校本跨學科課題,善用優質教育...
學校積極籌辦多元化的課外活動,豐富學生的閱歷。 學校積極籌辦多元化的課外活動,豐富學生的閱歷。
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
黃慧文校長深明英文學習不能受限於課堂上只有單向的教導,學生被動式學習,而是依興趣所在,舉辦各類型的活動,走入社區,習慣使用英語與人溝通,增強英語運用的能力和信心。 黃慧文校長深明英文學習不能受限於課堂上只有單向的教...
返回上一頁